中国外汇交易信息网

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按钮文本

周恩来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来源:红岩联线 | 作者:朱军、叶维维 | 发布时间 :2025-02-07 | 1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恩来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作者:朱军、叶维维来源:红岩联线

undefined

周恩来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与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孜孜不倦探索与追求的道路方式。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周恩来同志,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思想,他的和平与发展思想不仅是他外交思想的深邃精华,同时也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undefined

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周恩来

一、青年立志:面向世界的开放眼光

青年周恩来有着自觉的现代意识和开阔的世界眼光,十分重视与强调把中国的事情放到世界范围中去观察。1922年,周恩来在一篇专门论述《共产主义与中国》的文章中提到,将放眼世界与立足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说道:“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2]

早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周恩来兼做天津《益世报》的特约通讯员发回的第一封通信,就写到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片萧条的景象,“生产力缺乏,经济界恐慌,生活之窘困”[3],他发出思考:“至若吾人或于此等问题如隔岸观火,不慎关切,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4]随即,周恩来在文章《劳动世界之新变动》中坚定地表达了他对挽救危机、改造中国的思考,即用“共产革命”的方式来扫清障碍,坚信中国通过“共产革命”才能重获振兴。

正因为周恩来具有面向世界的现代开放意识,青年时代的他便提出了做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家”[5]的愿景,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去救国,才能实现国家社会的根本改造,从而走向世界革命。

undefined

周恩来在曾家岩50号办公室展阅《新华日报》

二、革命实践:争取全世界最广泛的支持

全民族抗战时期,周恩来战斗在重庆,“这在他一生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是光辉灿烂的一章”[6]。当时,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周恩来带领中共中央南方局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团结了一大批国际进步人士,英勇机智,沉着坚定,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使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有力地配合了敌后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而且还为抗战胜利后的决定性斗争积蓄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