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芳当年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由教师身份换成农民、商人。她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后,假扮成呆傻女政治犯,配合丈夫和300多难友一道,同国民党特务做坚决斗争。
1949年11月14日,唐虚谷(时年41岁)与江姐等英烈一起殉难于歌乐山的电台岚垭,妻子张静芳(时年37岁)同年“11.27”在渣滓洞被杀害。《红岩》小说中的“老大哥”原型,就是唐虚谷。
革命处于低高潮 不屈不疑还不华
唐不屈说,根据脱险志士的介绍和当年其他亲人留下的记忆,他1933年出生后,父母给他取得小名叫唐去非(现为唐不屈笔名),意思是要去掉非无产阶级的东西。到了1934年,正值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北上,当时坚信革命只是暂时失利的父母认为,应祝福我们党和红军的这种不屈不饶精神。就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正式取名为:唐不屈。
唐不屈解读说,用“不”字来取名的非常罕见,父母目的是要否定旧世界,坚信党的事业必胜。
“不疑”就是不畏挫折,不动摇信念。老二唐不疑告诉笔者,他1936年出生后,时值受张国焘左倾影响,不少党员遭受迫害和打击,有人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父母亲在分析形势后认为,应该对革命成功和真理坚信不疑,这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于是就给他取名为唐不疑。
三妹唐不华的名字,看起来像有点朴实无华的味道。站在笔者面前的唐不华解释说,她是1939年出生。当时处于抗战初期革命形势好转,父亲唐虚谷恢复了党籍,并担任了任渠县委第一任书记。父母认为应该冷静看待形势,不能华而不实,要实而不华。于是三妹就被取为唐不华。
四妹在1941年出生。唐不屈回忆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共产党人,因为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父母就从半公开工作转入到地下。父母的信念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于是就给四女儿取名唐不畏。
八名孙辈续遗志 承烈承志要坚强
唐氏三兄妹来到歌乐山唐虚谷、张静芳雕塑前,怀着沉重的心情为父母献花。“除了三妹没有子女外,我们三兄妹共生育有七个儿女。”唐不屈说,为了延续父母亲对党的信仰和忠诚,我们四兄妹长大后就共同决定:今后大家后代的名字一定要铭刻父母的遗志,让后辈们不忘先烈的期望。两兄弟的5名后代名字分别为:要坚、要刚、要强、要绯、要斌;四妹的两名后代为:承烈、承志。
“英烈的孙辈都是解放后出生的,我们取名‘要’就是让孙辈肯定新世界,要坚定对党的事业信仰。”唐不屈说。
唐不屈还透露,渣滓洞的脱险志士曾经告诉他,父亲被关押期间和同志们摆龙门阵说,如果有朝一日出狱再生孩子的话,还要给孩子取名叫:不败、不骄、不腐。